sp;
他将“巧合”二字咬得很重,充满了暗示。
\n
“第二序列:抑制器过载事件。”宏大的声音打断了索伦的咄咄逼人,但矛头依旧指向李振山,“李振山博士,你声称事件由索伦研究员的精神压迫引发。证据。”
\n
李振山心中一凛,真正的考验来了!他必须拿出足以说服冰冷逻辑的数据!他抬手,同样在自己面前的光之海洋中凝聚出一幅投影。这是他刚才在观察间紧急整理的数据片段,重点突出了抑制器过载前瞬间,医官索伦通讯时语气、关键词对目标生理数据的关联影响曲线。
\n
“请看,”李振山的声音冷静得如同在分析一个陌生样本,“在抑制器过载前7.3秒,索伦研究员通过内部通讯频道,以高强度、压迫性语气连续提及‘暖阳素来源’、‘关联性’、‘责任’等关键词汇。”他指向一条陡然飙升的曲线,“目标delta-7-alpha的中枢神经系统活跃度(尤其是边缘系统——主管情绪的区域)在此时出现异常峰值。伴随其‘θ-3’频段神经信号(已证实与深层精神应激高度相关)强度勐增。”他又指向另一条几乎同步飙升、随即如同雪崩般坠落的曲线,“而代表抑制器负荷的曲线,在此时达到了临界阈值,并在目标试图进行高强度情绪表达(观测到面部肌肉剧烈抽搐)时,因瞬间过载而崩溃。”
\n
李振山抬起头,目光直视着索伦,带着研究员对数据客观性的坚持:“数据链条清晰显示,外部强烈的、指向性明确的精神压迫,是导致目标深层精神应激反应失控,进而干扰抑制器运行,最终引动‘δ-7’信号反冲的直接诱因。这是基于客观生理指标的因果推断。索伦研究员,在质询过程中对实验体施加超出协议许可的精神压力,是否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n
他的反击,如同冰冷的匕首,直刺索伦的要害!将“过载事件”的责任,巧妙地引向了医官在质询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n
智核大厅内,一片死寂。只有数据洪流奔涌的无声轰鸣。
\n
医官索伦的脸色彻底阴沉下来,他显然没料到李振山能拿出如此“硬”的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