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浸了墨的绸缎,将河道两岸的灯笼晕染成一片流动的光河。
随着更夫敲过二更的梆子,灯会上最热闹的环节终于到了。
灯会上,年轻男女们陆续戴上面前竹篮里的面具,或描金绘彩,或摹兽拟禽,遮去半张脸,只留一双眼在灯影里流转。
按照习俗,此刻可将亲手做的花灯赠心仪之人,面具遮面,不必羞怯,若对方接了灯,便是默许了这份情意。
一时间,河岸边响起细碎的笑语,戴蝴蝶面具的姑娘红着脸将莲花灯塞给虎头面具的少年,青蛇面具后传出清朗的邀约,邀兔子面具的少女共赏水中灯影,连空气里都飘着甜丝丝的暧味。
姜菀宁提着一盏在摊前亲手做好的兔子灯,站在柳树下,指尖摩挲着竹骨上的绒毛。
方才放那盏兔子灯时,她总觉背后有视线黏着,像针似的刺人,转身时却只看到攒动的人影,以及远处姜元姝被一众女眷簇拥的身影,正端着茶盏朝这边望,嘴角噙着若有似无的笑。
她心里警铃微动,解下腰间系着的备用面具,那是小桃下午硬塞给她的,说是瞧着俏皮,此刻倒正好派上用场。
面具是素白的狐狸脸,只在眼眶处描了圈浅粉,戴上时,鬓角的碎发被竹边压得服帖,倒衬得那双眼睛愈发清亮,像藏了星子的湖。
刚戴稳面具,身后就传来一阵极轻的布料摩擦声,姜菀宁脚步不停,借着转身看花灯的动作,眼角余光飞快扫过。
一个戴着母狼面具的身影正缀在身后三步远的地方,面具上獠牙森白,在灯笼下泛着冷光,看身形像是个妇人,袖口隐约露出一截青灰色的绸缎,正是姜元姝身边嬷嬷常穿的料子。
原来不是错觉。
姜菀宁心头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提着灯慢悠悠朝上游走去,那里人少些,岸边种着一排老槐,树影婆娑,正好方便她看清对方的动作。
母狼面具后的张嬷嬷紧紧盯着那抹浅碧色的身影,指节因为攥着纸包而泛白。
纸包里面的药粉是她托人从黑市换来的,名曰“蚀骨散”,沾了皮肤不显山不露水,可只要碰着半点水,哪怕是晨露汗水,都会立刻红肿溃烂,不出三日便会结疤,一辈子都褪不去。
姜元姝的话还在耳边回响道:“她还不能死,不过毁了她那张勾人的脸,看她还怎么在王爷面前装纯良。”
张嬷嬷舔了舔干涩的唇,加快脚步跟上,前面的狐狸面具忽然停在一棵老槐树下,似乎在等什么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