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结构,开创双层龙骨巨舰,航速破千里。
\n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越王徐闻提出的核心思想:
\n
“学,不止为仕;术,不止为利;以天下为学堂,以万民为施教。”
\n
在南直隶苏杭一带,江南银行、瓷业股份行、丝织联合号接连挂牌,工部赋予“工司印鉴”作为标准认证,贸易自由开放。
\n
各省盐铁茶矿税权部分民营,朝廷设监守司监督,实现“半官半民、权责对等”制度。
\n
沿海设七大港口贸易试点:广州、泉州、宁波、杭州、上海、东都、旧港,号称“海上七星”,大明海权辐射至五洋。
\n
来自欧罗巴的学者,在礼部主持翻译院任教,与婆罗洲画匠一同讲学,掀起大明“百语进京”风潮。
\n
京师内外,百业兴旺,千舶入港。
\n
太医院公开发布种痘术手册《人痘接种考》,推广至全国府县;
\n
钦天监联合数学院编制《大明农时历法》,首次普及“昼长日照表”与“寒热气候分段”;
\n
文渊阁则设“校书局”,聘请天下书匠抄校、雕版、铅字印书,年印图书百余种,流传九边四域。
\n
一位辽东来的少年读书人在《成化纪实》序言中写下:
\n
“今日之大明,文似汉唐,制法似秦汉,商贸似日不落,诸国来朝,世界五洲之书,皆在京城可读,九天十地之人,皆愿学我中华礼仪。”
\n
而这一切,皆因一场成化新政的开始。
\n
年轻的皇帝,在一个老人的引导下,以民为本,以学立国,以商济政,以海图强,带领大明走进了一个将以文明、学术、航海与金融主导世界的时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