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吕家桥边,一户人家三代同居,屋后养鸭千只,屋前菜园自种,稻谷一熟,家中磨粉打糕,常年不断。
\n
清明节上,城隍庙前搭戏台,唱的是《昭君出塞》《东瀛归明》,台下老人摇扇听戏,孩童啃糖画,小贩穿梭,热闹非凡。
\n
百姓说:“当今世道,春风不再是柳枝上的,而是百姓脸上的。”
\n
......
\n
辽东苦寒,但不苦人。
\n
过去年年有边警,牧人时被鞑靼掠夺,乡里无人耕种。
\n
自从武成郡王灭瓦剌,平漠北,局势稳定,边民复耕。
\n
北镇一带,士兵与农民并存,叫做“屯民”。
\n
朝廷发种子、分牛羊,百姓有地可种、有草可牧。
\n
冬日积雪封山,屯兵便在营中织布、修具、熬盐,春来即复农事。
\n
小镇有小学馆,孩子们虽着貂皮,但读的是《论语》《律令》,写的是大明文字。
\n
连过往番商也懂得报上“大明子民”的名号,不敢妄行。
\n
别以为只有内地过年热闹。
\n
如今边地、南洋、甚至远在“东瀛行省”,也兴起了过“大明年”的风俗。
\n
元旦一早,琉球城中张挂灯笼,鼓乐声起。
\n
家家点红烛、祭祖先。东瀛长崎的明学馆里,孩子们列队唱诵《朱子家训》,迎来正月学期第一课。
\n
在南洋苏禄岛,市集张灯结彩,不只卖椰子和蕉叶,也能买到从福建运来的春联、花炮、丝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