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首选,日本自古以京都为国都,文化根基深厚,天皇宫廷、贵族学社、佛寺神社皆汇聚于此。
\n
从礼制、士风到官吏体系,无一不以京都为中心,乃是传统意义上的“国之本”。
\n
但徐闻却否决了这一点。
\n
“京都可居人心,却难纳天下。”
\n
这是他的理由。
\n
“京都地处内陆,四面环山,虽文化昌盛,却地势闭塞,交通不便,粮道难济,兵马难调,若欲经略四方,以京都为根,势必羁于山河,动辄掣肘。”
\n
徐昭初听此言,也颇感不解:“曾祖何不居其国都,震其旧心?倭人视天皇居处为正统,何不于彼建藩?”
\n
徐闻只是负手一笑,目光遥遥望向东方的关东平原。
\n
“因为,时代已变,天下之势,不在西陆,而在东洋之口!”
\n
于是,他选中了江户。
\n
江户城,也就是后世的日本东京。
\n
历史上,三十年后,德川家康受封进入江户城,建立德川幕府,自此江户成为了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
\n
彼时的江户城,还只是武藏国下的一座新兴城邑。
\n
四年前,上杉氏方才奉幕府之命,开始于江户湾畔修建新城。
\n
当时人看,这不过是边远之地一隅孤城,谈不上王气,更不见风骨。
\n
但徐闻,却从中看到未来的帝国枢纽。
\n
他用几句寥寥之语,向众人将江户的利与京都的弊对比得明明白白: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