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解脱生死就从这边开始,你的脚跟要站在这个角度上,你从现在开始,才能够趣向于: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否则你在造作,你说谁拜佛?「我」拜佛,很好,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但是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还是有漏业。你这样子的忏除罪障,是从枝末上的忏除。
\n
因为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才忏除罪障,那是从根本上的毁灭罪业,无我无我所的时候,你那罪业没有依止处的。这个时候首楞严大定,首楞严王世希有,它是一种狮子奋迅三昧。在所有三昧当中,这个狮子跑的很快,假设你在因地的时候,能够了解这个首楞严大定,这种清净本然、无我无我所的法,依止这个法来修行,你同样发菩提心,他也发菩提心,你成佛的时候,他可能还是有学位,你比他快成佛,狮子奋迅三昧就这种三昧,是顿超的,不历僧祇获法身。
\n
这句话是阿难尊者他听完《楞严经》三卷半以后,讲出他的心情,赞叹世尊的伟大,他所说的法的伟大,「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后来他就依止这一切法的清净心,发的大悲愿,「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
\n
所以一个菩萨他敢发这个菩提心,你有「我」的人,你不敢发菩提心,你保护「我」嘛,保护「我」的时候,你发心发不出来的,你观察这一念心没有「我」的时候,那就发起无障碍的愿力。「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那个菩萨本身,没有「我」的执着,完全是一种愿力而已,这菩提愿。
\n
当然我们应该说是有法执,是的,但是你完全都没有法执,你没有一个修证的依止处。所以菩萨是这样,刚开始是不应该有我执,但是那种清净的法执的执着是有的。
\n
因为从世俗谛来说,我们有如梦如幻的烦恼,如梦如幻的罪业;这个世间上有如梦如幻的极乐世界,有如梦如幻的阿弥陀佛,这种的执着是有应该有,这个是一种清净的法执,是应该要有,但是我执是不应该有的。
\n
在唯识学,你能够经常观察我空的时候,你的罪业就会转成不增长业,你这个罪业势力单薄,不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5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