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你知道这个五欲是有种种的过患,使令我们增长罪业的,你不希望生到人天,希望出家。在自利方面,希望能够「一闻千悟,得大总持」,有这么高的智能。在利他方面,能够「宏扬法道,普利众生」,你又能够广结善缘,把你所说的法弘扬出去,成就自利、利他的功德。
\n
但是「皆不得名为有净土!」这个都不能说有净土,因为你没有一种决定的信愿,没有一种临终决定必往生西方的信愿,就是你的内心当中,有所夹杂都不叫有净土。
\n
这是把有净土跟有禅这个标准,印光大师明确的划出一条线。就是你衡量看看,什么是有禅?什么是有净土?这是两个标准出来。
\n
所以这个禅,也可以说是从二空的真如理性上来说的,就是我们这一念的不生不灭的、无我无我所的清净心。这个净土是约着我们信愿持名而求生净土,这种修因、证果来说。所以这个地方是把禅跟净的差别给标出来。
\n
[师答]:在大乘的角度,我空、法空是要同时达到的,它不是次第。就是说一空一切空。他不是先观我空,再观法空,这是小乘的观法。大乘佛法是直接的从根源上,一空一切空,我空跟法空是同时悟到,他的根器比较利,他同时看到我空,也同时看到法空。当然这个跟教理有关,他所学习的教理。如果你学习阿含经论的话,你可能会先见到我空,如果你从阿含经论去闻思的话,你会先见到我空;如果你熏习的是大乘佛法,我空、法空是同时到达。
\n
好,我们再看丙二、禅净双修。前面是把禅跟净的内涵,把它给差别,这个地方讲,我们怎么能够禅净双修呢?我们看印祖怎么说,我们把它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n
丙二、禅净双修
\n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着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显性具也。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