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好,我们再看问答释疑。这问答释疑就讲得更微细,这个是《成唯识论》的问答。它在讲完阿赖耶缘起以后,跟着又做了一个问答。
\n
(二)问答释疑答:
\n
问:阿赖耶识为断?为常?
\n
它就问:「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阿赖耶识是我们的一个藏识,就是它搜集我们无量的种子,它也变现我们一期的果报,既然阿赖耶识,这个心识是我们生命的本体,这个本体,一切法的依止处,到底是断灭呢?它是不是有一个时间,就会自然消失掉了?还是它不断灭?它是常住不变的?就提出这两个问题来问。
\n
这以下就回答:「非断非常,以恒转故」。虽然唯识学它以阿赖耶来建立这个生命的本体,当做宇宙人生的一个依止处,但是它本身不会断灭,而它也不是一个常一不变的自体。怎么说呢?「以恒转故」,因为它有恒跟转两种的功能。这标出它的一个要义,恒跟转,下面说明,先看恒。
\n
一、恒
\n
「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
\n
第一个是约果报。就是说,这个第八识「无始劫来,一类相续」,这个「一类相续」指的它的本性都是无记,你再造多大的善,他的阿赖耶本身是无记;你造恶,它也是无记。唯识学上说,一个法要能够接受熏习,它本身一定要无记。如果这个法是善性,它就不能够容受恶性了;如果今天阿赖耶识是恶性的话,你造善,它就不能把这个善的种子保存,这个善跟恶是互相抵触的,所以阿赖耶本身它应该中立,才能够去包容善恶。它是一类相续无记的,而且「常无间断」。我们的生命是没有间断的,我们要看到过去的生命,就像大海一样没有边际;看未来的生命也没有边际。这个生命是不断的相续的。「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是三界、六趣、四生,这些种种的果报的一个依止处,有情众生果报的依止处。这个地方是讲「恒」,就是指我们的生命,它是没有间断性的,不是说我们哪一个时候做人,做到哪一天,突然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