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果报要有「畏惧心」。你读读《地藏经》,看到地狱的果报,你就会好好的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去改变你的生命。所以这个畏惧就是思惟三恶道的苦,你因为害怕的果报的缘故,你也会害怕你的恶业,而你会主动积极的忏除罪障、积集资粮,避免到三恶道去,「畏惧心」。
\n
第三个「勇猛心」。有了「羞耻心」跟「畏惧心」是不够的,因为你知道这个罪业的可怕,但是你一天拖一天,事情要改,结果因循怠惰,一天过一天都没有改。在《了凡四训》他讲一个譬喻说,它说:我们这个改过修善,就好像这个芒刺在肉,亟需打处。这个芒就是草字头再一个亡,死亡的亡,就是你对于罪业的认识,应该把它观想,就好像一个针刺在你的身体。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针刺在身体,它就会有变化,就是你的身体的肉,会慢慢的肿,乃至于溃烂。你这个事情,针刺在***上,你不处理,它一定会愈来愈严重,我们这个罪业也是这样。世间上的事情是:诸行无常,没有一个法是恒常住不变异的,你不是消灭它,它就是增长,所以这个罪业在你的心中,你不消灭它,它一定不断累积,它会累积,就好像这个针刺在身体上,他的痛苦只有增加不会减少,所以「勇猛心」。
\n
这个「圆发三心」,我们有时候想,他为什么能够「圆发三心」呢?他为什么能够羞耻、能够畏惧、能够勇猛呢?这个一定要有正知见,一定要有正见。绝对不是说,他完全没有正见,就能够生起,不可能。
\n
我们看儒家的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路,子路这个人,孔子蛮欣赏他的,这个人非常老实厚道,很有正义感。在《论语》上说子路,他本来是一个野人,野蛮的野,不是说他很凶恶,而是说他这个人,一开始是一个不修边幅的人,不修边幅的人,他见到孔子的时候呢,他的头上是插一根羽毛的,这个手上拿一把剑。他见到孔子,他就问孔子说:「你是干什么?」他说:「我是弘扬这个礼」。答礼的礼、礼节的礼,子路问孔子说:「这个礼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一个人天生本性善良就好,为什么要学礼呢?」子路讲一个譬喻说:南山有竹,斩而射之,入于皮革。这个人譬喻也是好,他说:南山有一种竹,这个竹子很特别,它天生就是很细很长,我把它斩了以后,用那个箭来射,它就能够射到皮革。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