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监学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n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九面,己二、善识对治除障。这一科我们先看它的科判,请大家翻到讲义二十三面,丁二、执持名号,这一科是讲到执持名号的内容,分两科:初、静中修;二、历缘对境修。静中修又分成三科:初、正示念佛方法;二、善识对治除障;三、回向。
\n
这一科是属于静中修的第二科、善识对治除障。这个科判的大意是说,我们在念佛上,主要的方法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但是在整个安住的过程当中,有时候是很顺利的,有时候会有障碍,我们应该要认识障碍生起的因缘,以及对治的方法。这当中有两科,第一科是属于内在的障碍;下一科是属于外在的障碍。先看内在的障碍,内障的生起的因缘跟对治的方法,我们看印光大师的开示,先把这个《文钞》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n
己二、善识对治除障
\n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所谓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n
—对治瞋恚等义—
\n
好,我们看它的内容,我们分成三科。先看
\n
第一段,「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
\n
这一段是讲出整个修行的内涵,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的差别,譬如说拜佛、念佛、诵经、持咒等等,有很多差别的法门。但是主要它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什么目的呢,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