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以后,这个三十七道品,就是戒定慧,以戒定慧为主。刚开始一定要先把戒法,戒波罗蜜持清净,这个身业、口业的过非先消灭掉,身的杀盗淫,口业的两舌、绮语、妄言、恶口。你这个戒波罗蜜,摄持身口清净以后呢,第二个动作就是修止、修观,尽形寿内心当中就是修止、修观。一方面持名念佛;一方面思惟观察这个三界的苦谛,一方面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思惟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到佛号功德力,不断的重复。一下子栽培念力,一下子培养信愿;培养信愿以后,就栽培念力,信愿持名、持名信愿,辗转增上,使令这个信愿持名三种功德,在内心当中不断的增长,内心的光明,不断的增长,取而代之的,我们无始劫的颠倒就慢慢慢慢的息灭掉。这是讲到持名跟修观的方法。大家有没有问题,
\n
[问]:……
\n
[答]:出声念佛,如果是在大众当中打地钟,那当然随地钟韵调转,因为地钟本来就是转韵调。那我们不一定要有自己的韵调,我们就随大众韵调。如果你自己一个人用功,不管是经行,不管止息都可以用,你自己可以尝试。那习惯以后,它就是一个很随顺的力量会推动你。那在大众当中,你自己有一个三三四,大众本来就有一个韵调,所以我们大众当中,就随顺大众,止静以后,你的韵调就生起来,在心中三三四、三三四,不断的运转,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
\n
这个世间上的事情都是熟能生巧,你说他念佛念的很好为什么?他常念嘛,就这样子,那有人根性比较好,我就不相信谁的根性比较好,你经常栽培,这件事情就会出现,你不念,就是没有力量,世间上的事情,没有说自然会出现,没有这个事情,没有造作的因缘,那会出现,这个完全不合佛法的道理。不管是一个烦恼,或者一个正忆念,都是你创造出来的,都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虽然是本性空,但是你不断的造作,它就是由生转熟,它就是一种强大的业力,这个业力就是有招感性。如果是贪瞋的烦恼,就招感三恶道;人间的善念,招感人间果报;如果这个念力是信愿持名,就是跟弥陀感应道交。
\n
所以我们内心的境界,你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因为是你自己创造的。
\n
这个意思就是说,佛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4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