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人是菩提心。他所追求的是一个诸佛圆满的依正庄严,正报的法身的庄严,依报的国土庄严。所以极乐世界,它正是一个大乘不共于二乘的一个佛国庄严,因为它不是一个三界有漏的国土,它也不是二乘偏真涅盘,它是一个大乘善根界,世亲菩萨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谦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它有依正庄严,所以它的果报是一个大乘的果报,你的因地没有菩提心,「无能当此」,没有办法相应。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清楚,我们依止圣教量,跟从缘起教理的推断,来抉择发菩提心的重要性。
\n
我们再回到讲义,「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这个第二段。我们来看第三段:
\n
「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n
这个菩提心的内涵它是二个:第一个上求佛道。其次呢,我们观察一切如母的众生,在苦恼当中,这些都是我们过去的母亲,我们也有责任来救拔他们,这是有下化众生的心。有上求佛道,也有下化众生的心。这个心一发动起来的时候,这个菩提心一发动,你真正经过智慧抉择,发起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的时候,即使你还没有实践,那就不可思议。
\n
我们看它的功德,「如器受电,如药加硫」。电器要没有电力的时候,这个电器就没有力量,所以这个电器有电力的时候,这个修行就不同。或是这个火药加上硫黄,这个力量更大,功德力增大,修行也迅速。它在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追求无上菩提的心,你有一种使命感:「我为什么要修行?我要急速的圆满佛果,我要赶快的以我修行的功德,到十方世界去广泛的度化一切苦恼众生。」你有这个菩提心在摄持你,你在拜佛、念佛就不同,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的福德善根所能够比喻,不是你平常的一天一天悠悠泛泛那个力量,所能够比喻的。
\n
我上次到南普陀去,有一个法师,他在南普陀带了一个念佛会,他每天带了几个念佛人,从二点念到四点半,二个半小时,每天的。他告诉我说,他的心态就是时间一来,一到他就开始,不管人来多少,他不看人多少,只要时间一到,他就开始念佛、拜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