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境界里面,会增长我们烦恼的等流。所以在经论上说:从欲界天来到人间的人,心中的***特别强,色界、无色界会好一点,如果从欲界天来到人间,那个欲特别重,修行障碍,所以它有这两种的过患。极乐世界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却是一种究竟,没有过患。因为它的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其次,因为极乐世界的妙乐,不管是身心,正报的身心、依报的宫殿楼阁,它在美妙当中,使令我们内心接触这种庄严,「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因为它是阿弥陀佛清净法身所变现的,不是众生有漏业力所感的可乐果报。
\n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在抉择下一辈子,到底要去哪里受生的时候,你必须把诸天的欲乐,所谓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也是这样子,跟极乐世界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内容,要简别出来。你不简别出来,含糊拢统,你内心可能会有问题,你内心对这个目标的确认有问题的时候,会使令你所有的善业,所有持名的功德,这个方向就会有偏差,因地不真,果遭纡曲了。所以我们在抉择我们整个修行的目标,确认!一定要非常的清楚而明确,就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抉择我所有的善业、所有持名的功德都回向,只有一个地方而已,就是往生净土,所谓的欣求极乐。经过这两方面的抉择思惟,生起了菩提心,这一科我们再作一个总结,结示劝修。
\n
我们念一遍,大家请合掌。
\n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n
—复陈慧超居士书—
\n
我们分成三段来说明:
\n
第一段、「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
\n
这个是印祖先讲出念佛人的通病。念佛人也参加佛七,平常在佛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