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准备要投向他国以求救护,这是第二点,内心有点觉悟了。
\n
「彼王勑言,汝求无畏以投我者,莫出我境,莫违我教,必当救护。」对方的国王就告诫他说,「汝求无畏,以投我者」,你要投靠我是没问题的,好,我这个大悲心,不抉择任何对象,但是有一个条件,「莫出我境莫违我教」,你不要离开我的国土,不要违背我的教,在我国土当中,不要违背我的教,我决定能够救护你,使令那个恶国王,他不会再抓你回去,我跟你保证,必当救护。这是讲出了一个譬喻。
\n
「众生亦尔,系属于魔,有生死过,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我们众生的境界就是这样子的,无量劫来「系属于魔」,但是我们这一念心,自己是作不了主的,我们的生命是谁作主的呢?是烦恼作主的。你看看世间人就是这种境界,世间人的内心,他起贪欲的时候,他自己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他控制不住,贪烦恼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做这件事情,谁也障碍不了。你说这件事要到地狱去,他没办法,他知道,也是控制不住,他瞋恨心一生起的时候,这件事不该做,他也控制不住。这怎么回事呢?这是无量劫来「系属于魔」,烦恼作主,这个内心的烦恼,在我们内心当中,它很紧密的控制我们的心,所以有生死的过患,现在我们觉悟以后,我们知道烦恼不好,但是谁能够救拔我呢?「归向三宝,魔无如之何」。三宝能够救拔我们,三宝的光明能够救拔我们。
\n
这个地方我们把这个观念,作一个表,让大家了解。
\n
这个表一开始是「现前一念心性」,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十法界的一个共同依止处,就是我们这一念的明了心,我们这一念心能够造广大的善业,也能够造广大的恶业。就是你现在能够听闻佛法,能够了别佛法的那个明了性,就起现前一念心性。这一念心,我们过去的所归依的境界是「归依魔」,就是归依烦恼,所以念念成就「三界生死」的苦恼果报。就是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我们随顺烦恼念念的造作,创造一个「行」,这个行就是业力。由这个业力的熏习,使令我们变成一个三界的阿赖耶的生命出来;阿赖耶以后,就使令我们得果报。
\n
换句话说,就是「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生死是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