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们再看甲二、正文。前面是一个前言,我们等于是介绍说法主跟所说的法。
\n
这以下就正式说明净土法门的修行内容,怎么能够保证今生往生极乐世界,要透过什么方法,这有五个次第。
\n
第一个就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是第一个次第,我们把科题解释一下,
\n
什么叫「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呢?
\n
就是说我们修净土人的内心,要真为解脱三界的生死,真是为了解脱三界的生死,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换句话说,我们念佛人,你的因地发心要正确,你不要念佛而内心想到说,我下辈子要做什么转轮圣王、做大富长者,你不要这样子,你这个因地的发愿,跟弥陀没办法感应道交的。你应该要思惟生死的苦,厌弃三界的依报、正报,一心的要求得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真正是为菩提道求生西方净土,要改造自己的生命体,不要再使令这个有漏生命再相续了,就是这种心情。
\n
我们分成三科:
\n
甲二、正文
\n
乙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分三:丙一、厌离娑婆二丙二、欣求极乐丙三、结示劝修今初
\n
先思惟娑婆的苦,再思惟极乐世界的功德,第三结示劝修。看第一科「厌离娑婆」。厌离娑婆分两科:丁一、思惟苦谛丁二、痛念无常。
\n
丙一、厌离娑婆二
\n
丁一、思惟苦谛
\n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但于洁净处,恭敬时,或出声、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洁净处,或不恭敬时,但宜默念,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8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