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重贤善。所以这个「惭」,就是我们对于有贤善的人或事,内心能够真诚的推崇、很尊重。虽然我做不到,但是我内心当中,我推崇你、我尊重你,这个就是「惭」。其次「愧」,就是「依世间力,轻拒暴恶」。就是说我们依止世间的讥嫌,来轻拒暴恶。
\n
我们看到一些暴恶的人士,我们内心要轻视他,来排斥他。轻拒,拒绝的「拒」,轻拒暴恶。为什么我们这样做呢?事实上,我们的烦恼深深的爱着这种暴恶的事情,但是我们为什么愿意去拒绝他呢?因为依止世间的讥嫌,因为我这样子做,人家会讥嫌我,我是一个比丘、沙弥,我有护戒的善神在我的旁边,护法神他有神通力!他有他心通!他看到我这样子的行为、这种念头,他会讥嫌我:你看某某比丘!受了比丘戒,还起这个念头。我们就是依着这个世间的讥嫌,使令我们不敢去造恶,乃至于内心当中看到暴恶的事情,内心产生轻视跟排斥,这个就是「愧」。
\n
在《百法》上说,我们在所有的善心所当中,我们刚开始学佛,第一个生起的是信心。这是善心所第一个。你一定是有信心,才能够进入到佛法,才能够做佛弟子,「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你有信心以后,第二个要生起的就是惭跟愧。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佛法当中来忏除罪障、积集资粮,不是一下子就成就的,这是一种长时间的熏习。整个过程当中,我们一定是有惭跟愧,对于善法的推崇,对于恶法的排斥,才能够使令我们慢慢能够断恶修善,所以这个惭愧也是很重要的。印光大师又加一个「常」,这个常就是恒常相续,这是不容易。我们凡夫遇到逆境的时候,我们偶尔会生起惭愧心,但是我们一顺境的时候,就会把惭愧心的心所给忘掉。但是印光大师「常惭愧」,他不管是顺境逆境,乃至于尽形寿,内心当中惭跟愧的心所恒常现前,这是不容易的,不容易!这是印光大师他以这个法号来自我期许,叫「常惭愧僧」。就是说「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我的心态是怎么回事呢!「观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我功夫最差,大家都是我的善知识,这样子呢,我们这种心情,很容易使令我们的恶法很快的消失掉,所有的善法很快就生起,这个就是惭愧的功德。
\n
「陕西合阳赵氏子」。这是讲他的身世,陕西省合阳县赵氏的儿子,这个姓赵。「幼随兄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