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依止这个菩提心的愿力「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这个坦途要道,三根普被,任何人都可以修,教人家切实奉行,「以作超凡入圣之快捷方式」,从这个净土当中能够转凡成圣,乃至成佛。
\n
我们看《印光大师文钞》,他很少谈玄说妙,很少!他要不是讲因果,就是讲净土,不是讲净土,就是讲因果。就是说感觉到很实际,你照着他的话做,觉得真的是很实际,他的每一步,都能有一个下手处,能够真正照这个法门来做,你能够感觉到的确能够离苦得乐,所以这是印祖的一个特色,他的开示的特色。
\n
【年五十二,高鹤年居士,取师文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其名,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年五十八,徐蔚如居士,收得师文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曰《印光法师文钞》。由是师之厚德流光,终不可掩,文钞流通,遂滂浃于海内。】
\n
早期的印祖,他的摄受众生几乎都是一对一的,你来请问,他就回答,并没有普遍的流通,只是一个人针对一个人,私下书信的往来。但是到了五十二岁的时候,这个因缘就有点变化。高鹤年居士他在一个因缘当中,他找到印光大师的《文钞》,有几篇,他觉得非常好,就把它刊登出来,在上海的《佛学丛报》刊登出来,他就署名「常惭」这两个字,这个时候大家也不知道常惭是谁,但是人家读到这个文字以后,这文字般若,文字诠释般若,这个时候已经足以启发人家的善根,包括世间的善根、出世间的善根。
\n
五十二岁,大家读到他的文章,得到利益。到了五十八岁的时候,徐蔚如居士就把大师的文章,有二十几篇,在北京加以流通,就正式的用单行本流通,叫做《印光法师文钞》。当时的数量只有二十几篇,但是这一流通不得了,所以有大功德的人的确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是师之厚德流光,终不可掩,《文钞》流通,遂滂浃于海内。这样子一流通以后,他那个深厚的功德就再也隐藏不住,表现出来了,这个时候《文钞》流通,滂浃就是水的气势很大的样子,流下来的时候,任何的墙壁都不能阻挡,都不能够障碍你,滂浃于海内。我们现在要弘扬佛法,要靠媒体,靠媒体的广告,但是我看印光大师他完全不做任何的意见,你要流通,他也没有意见,你不流通,他也没有意见,他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