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李长顿了顿,“则当以雷霆之势,永绝后患。“
朱元璋沉默片刻,突然转身对侍立在侧的太监总管道:“传郑和。“
不多时,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将领大步进殿。虽年仅二十八岁,郑和却已因平定云南有功而深得皇帝信任。他行过军礼,静候圣谕。
“郑和,若命你率水师东征,需多少战船?多少兵马?“
郑和略一思索:“回陛下,若只清剿倭寇,两百战船、三万精兵足矣;若要震慑倭国“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需五百战船、八万大军,另配火器营。“
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扬,转身回到龙椅前,猛地一拍扶手:“准!“
退朝后,朱元璋在乾清宫秘密召见了李长和郑和。烛光下,三人围着一张东海舆图低声商议。
“李爱卿,使团人选可有计较?“朱元璋手指轻叩图上的倭国位置。
李长早有准备:“臣举荐礼部侍郎张谦。此人精通倭语,曾三次出使琉球,熟悉海路。且胆识过人,前年暹罗使节无礼,他当场驳斥,维护国体。“
朱元璋点头:“朕记得此人。好,就定他了。“说着转向郑和,“水师准备需要多久?“
郑和目光炯炯:“回陛下,三个月内,臣可集结福州、泉州、广州三地水师精锐。新造的火龙船二十艘也已完工,每船可载神机炮八门。“
皇帝眼中闪过满意之色,但随即肃容道:“记住,使团先行。若倭国肯严惩寇首,交出凶手,则兵戈可止。若不然“他眼中寒光一闪,“就让东海之水,染红倭岛!“
次日清晨,张谦在府中接到圣旨时,手中的茶盏差点跌落。他虽精通倭语,却从未踏足倭国本土——那是个以刀剑说话的野蛮之地。
“张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