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展,益田信太决定睁只眼闭只眼,不过于深究大森乡里的异常。
这也让银山上的人有了喘息之机,可以更快速的发展。
锦衣卫们最先察觉到变化,因为进山的探子变少了很多。
他们将事情上报给匡平和贾聪。
贾聪沉默半晌后道:「潘筠在此处的影响力竟这麽大?」
匡平嘴角上挑,道:「潘筠在国内不显,但在倭国丶琉球,甚至朝鲜,威望都很重。」
主要是,潘筠一出场就挑了一个大的。
倭国的勘合令掌握在大内氏手上,他家的海贸遍布东亚。
大内氏手上有一支水军,生意做到哪儿,水军就跟到哪儿,他们招募的海寇也就跟着晃荡到哪儿。
不管是大明丶朝鲜丶琉球,还是远一些的暹罗国和满刺加国,晃荡的海寇都有大内氏家族的份。
潘筠寻仇直接杀到大内氏家族来,不仅让大内氏割让土地和海港,还让大内教弘重伤不治,她的名声怎能不显?
据匡平所知,朝鲜沿海还有百姓供奉起潘筠的长生牌位呢。
即便,她与朝鲜人民从未谋面。
「就算是大明,现在也不能轻视她的存在了吧?」匡平若有所指地道:「王掌印不就很看重潘道长,得知潘道长来倭国后,几次来信询问详情吗?」
贾聪不吭声了。
自此,贾聪更加谨慎,反倒不急着独占银山开采,而是和几个矿主合作,先扛住倭国的打探,发展势力。
他们要在倭国没发现前,在大森乡发展出一个强大的势力来,如此才能保住银山。
这一次,朝廷的官船运回去不少白银,比上一次潘筠运回去的还要多。
皇帝收到这笔白银时大喜,心里的枷锁一轻,总算觉得不太受束缚了。
只是,福建邓茂七叛乱依旧没平。
距离邓茂七叛乱已过一年,皇帝心里好像扎了一根刺般难受,想了想,他便派陈懋领兵南下,再从各处抽调五万大军前去平叛。
加上之前派出去的军队,大明已陆续投入十五万兵力。
皇帝觉得,若这次还不能平叛,那陈懋丶刘聚和陈荣等人都要受罚;
陈懋出兵不久,受使团案牵联的王骥被派到西南巡视,正好碰到思机发掠夺孟养,皇帝当即命王骥提督军务,宫聚为总兵,方瑛和张锐为左右参将,率南京丶云南丶湖广丶四川丶贵州土汉军十三万讨伐。
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