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回屋吧。”
他跟着年,从那个青涩的护卫,长成如今沉稳可靠的千牛卫中郎将,最懂狄仁杰的心思。
“元芳,”狄仁杰望着宫城的方向,轻声道,“你说,陛下会不会怪我?”
李元芳垂眸道:“陛下心里是敬重大人的。前几日我在宫门外,听见张易之在陛下面前说大人坏话,陛下当即就给了他两个耳光,说‘国老的心思,岂是你们这些小人能懂的’。”
狄仁杰苦笑一声。敬重?
或许吧。可这敬重里,藏着多少无奈,多少猜忌,只有他们俩知道。
当年武曌刚称帝时,满朝文武敢直进谏的没几个,唯有他狄仁杰,敢在金銮殿上指着她的鼻子说“陛下不该重用酷吏”。
后来她想立武三思为太子,也是他说“陛下若立子,百年后可配享太庙,若立侄,从未听说过侄子给姑姑立庙的”。
他们是君臣,也是战友,更是彼此最懂对方的人。
可如今,一个老了,一个也老了,当年的默契,渐渐变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
九月的风带着寒意,吹得洛阳宫的宫灯摇摇欲坠。
狄仁杰坐在轮椅上,被李元芳推着,慢慢走进万象神宫的丹陛。
殿内空旷,只有武曌坐在高高的御座上,身上的龙袍绣着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她的头发也白了,脸上的皱纹比去年深了许多,看见狄仁杰被推进来,手里的茶盏猛地一晃,茶水溅在明黄色的袖口上,她却浑然不觉。
“都退下。”武曌的声音有些发颤,挥手让周围的宫人都出去。
殿门“吱呀”一声关上,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他们两个人,还有推着轮椅的李元芳。
“陛下。”狄仁杰微微欠身,声音轻得像风。
武曌走下御座,一步步走到他面前。
他比她小几岁,可此刻看着他枯瘦的手、斑白的头发,还有那双浑浊却依旧锐利的眼睛,忽然觉得鼻子发酸。
“国老,好久不见啊。”她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和些,可沙哑的嗓音里藏不住哽咽。
狄仁杰望着她,忽然笑了。那笑容像秋日里难得的暖阳,驱散了殿内的寒意:“武姐姐,你也老了。”
这声“武姐姐”,他已经许多年没叫过了。
自从她称帝,他便一直称“陛下”,恭敬却疏远。此刻这一声,让武曌的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别过头,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