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当年的自已。
李承乾在两仪殿召见他,问起吏治,他也是这样滔滔不绝,连乡野村夫的抱怨都记得真切。
一晃眼,自已成了被人称呼“老师”的老者,而眼前的少年,正踩着自已的脚印,一步步长成能独当一面的模样。
苏无名说累了,端起桌上的凉茶一饮而尽,眼角余光忽然瞥见书案一角压着张粉笺,上头“拜师帖”三个字写得端端正正,落款是“卢凌风”。
他愣了愣,随即了然地笑了笑——这两年想拜入狄府的人能从朱雀门排到定鼎门,有勋贵子弟,有寒门书生,这卢凌风大约也是其中之一,不必太过在意。
他没注意到,狄仁杰的目光掠过那拜师帖时,眉头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那卢凌风是范阳卢氏的子弟,年少成名,武艺高强,前几日在洛阳桥边斗杀了强抢民女的恶奴,百姓都赞他是少年英雄。
可狄仁杰看过他的卷宗,这孩子性子太烈,像匹没驯服的野马,如今自已这把老骨头,怕是磨不动他的棱角了。
“老师,您要是累了就回内院歇息,剩下的我来梳理就行。”
苏无名收拾着卷宗,轻声道。
狄仁杰点点头,由侍女搀扶着起身,走到门口时又回头看了一眼。
苏无名正低头在纸上画着案情关系图,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极了当年自已在大理寺断案时的模样。
他轻轻叹了口气,这关门弟子,没选错。
秋意渐浓时,洛阳宫的使者来得勤了。
每次都是宫人在府门前高喊“陛下有请狄国老”,狄仁杰却总是以“偶感风寒”推脱。
他不是不愿见,只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武曌这两年越发急躁了。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把持着内宫,朝堂上的老臣被排挤了大半,连李昭德都被贬到了岭南。
她派人送来的奏折里,有要为武氏立七庙的,有要废黜李旦皇嗣之位的,狄仁杰看着那些字,只觉得喉咙发紧。
他辅佐她,是因为她有治国之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可如今,她似乎忘了初心。
这日午后,使者又来了,说是陛下在万象神宫设了宴,务必请国老赏光。
狄仁杰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沉默了许久,终是摇了摇头:“替我谢过陛下,就说臣今日头晕得厉害,实在动不得。”
使者走后,李元芳从廊下走进来,手里捧着件厚厚的狐裘:“狄公,天凉了,您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