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其实已经有答案了。
\n
首先在我们的文化传统意识底层中,一直就有着对天下为公的理想世界的追求,它不是宗教描述的天堂,就是人间社会。
\n
这种思想觉悟,最早就是儒家子学所启发的。
\n
马克思主义恰恰就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不仅有详细的理论体系,还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法,它就像一部操作说明书。
\n
在理论与实践发生偏差时,我们也能回过头于传统智慧中寻找答案,比如在上个世纪末,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n
世界上其他的很多地方,并没有这样的思想土壤,至少现在还没有。
\n
时间关系,今天就讲这么多了。
\n
最后做一下总结,今天讲的主要是儒家的子学,而且只是子学中很小的一部分内容,重点是格物致知。整个儒学体系深奥繁杂,远不是我所能讲透的。
\n
需要声明,我并不是一位儒者,熟悉我作品的人都知道,我本人的思想更倾向于道家,但不妨碍我涉及其他。
\n
今天在座的有好几位都来自栖原,我最后再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就是栖原的彭宇案。法官那一句“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为什么会造成那么恶劣的影响?
\n
不是只有法律专业人士才可以去评判,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中都会做出判断。
\n
我们谁也不希望,假如将来自己摔倒了却没人扶。这就是一种最朴素的价值观,也是儒家子学建立思想体系的根源。
\n
我的水平有限,恐怕连通读章句都没有做到,这里只是尝试做一番很浅显的谈讨。上述的内容,有很多并非自古以来的儒家学者观点,只是我的个人观点。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