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读不下去,但是非常震惊。
\n
不谈哲学部分,让我震惊的主要是他的社会理想。因为柏拉图所描述的理想国,不仅是上下分明的等级社会,居然还是个壁垒森严的种姓社会。
\n
怎么形容呢,就是将印度那样的种姓制度,执行到最严格、最彻底的状态,看上去好似秩序井然。
\n
当代人不会认为壁垒森严的种姓社会是理想国,可是我们依然会拥有对大同世界的理想,那么孔子与柏拉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n
柏拉图的“理想国”强调的是形式,它是以制度为导向的;孔子的“大同”强调的是内容,它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n
柏拉图认为,只要按照那样一种制度去打造社会,便是他所认为的理想国。
\n
这其中还隐含了一种思想,就是认为某种制度已经是完美的,只要严格按照它的范式去执行即可……这种思想在当代仍有市场。
\n
但孔子不这么认为,他所描述的大同世界是一幅图景,只要能实现这个图景,制度并不是绝对的,他所能想到的只是“天下为公”这个朦胧的概念。
\n
所以儒家的社会追求,是从现实世界到理想世界,再从理想世界的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一步步去推进的。
\n
孔子也并不是真的认为,周公时代的礼乐制度就是最好的,他只是向往那个时代的治理结果。若现实中有更好的方式能达成天下大同,他也会选择后者。
\n
第五个问题,子学之后被官方工具化的儒学
\n
这里只能简单讲几句,我也没法展开。
\n
在刚才的讨论中,对儒家的批判,主要集中于经学对子学的改造,但是话又说回来,这种改造有没有意义呢?
\n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