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系统启动时,仪表盘的电量指针跳至101%。“这站有卖小榄炸鱼球的,”他透过后视镜提醒,“李叔的摊子摆了二十年,每天等首班车的乘客买完才收摊。”
\n
果然,一位戴草帽的老人拎着竹篮上车,塑料袋里的炸鱼球香气瞬间弥漫车厢。“丫头来两串,”李叔给芙宁娜递过油纸包,“阿黄你也尝尝,今天加了本地的茨菇粉,比平时更脆。”他刷完中山通,指着窗外的厂房,“以前这一片全是农田,228路开了十年,路两旁的厂比树长得还快。”
\n
王萱举着相机连拍,镜头里绿色的比亚迪k9、红色的骑楼与远处的烟囱构成奇妙的画面——老镇与新厂在晨光里达成了温柔的和解。空的速写本上,已经记下了比亚迪k9的细节:充电接口在车尾右侧,车门旁的扶手比k8高5厘米,车顶的换气扇每30秒转一圈。
\n
六点二十分,车辆驶过东凤大桥。阿黄轻打方向盘,比亚迪k9的车身贴着桥栏缓缓转弯,车窗倒映着桥下的河水,像块流动的翡翠。“这桥长380米,”阿黄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桥面有轻微起伏,k9的空气悬架会自动调节,你们看扶手台上的水杯。”
\n
王萱盯着半杯茶水,水面只泛起细密的涟漪。“比k01路的弯道体验更柔和,”她惊讶地说,“明明限速60,却比跑70的k01路还稳。”
\n
“这就是城市公交和快线的区别,”阿黄调整着电门,“k9的底盘调校更偏向舒适性,毕竟要拉着老人小孩跑30站。你看东凤兴华市场那站的站台,特意做了斜坡,就是方便轮椅上下,228路是北部镇街的民生线,细节处见真章。”
\n
六点三十五分,车辆抵达东凤兴华市场站。站台旁挤满了拎着菜篮的居民,其中穿碎花裙的阿姨看到芙宁娜,笑着塞过来一把青菜:“自家种的菜心,早上刚摘的。你帮我看看,到中山汽车总站还得多少钱?”
\n
“您从东凤上的车,已经刷了2元,”芙宁娜翻开计费本,“到总站还剩3元,刷中山通1.5元,累计3.5元,比投币省1.5元。”她帮阿姨把菜篮固定在行李架上,“这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