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盯着,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出现在儿家,就立刻会有人抢……共功。
作为大汉官吏,儿宽是有俸禄的,可这部分钱粮也在丞相府默许下,不经过儿宽之手便没了。
为了不被饿死,也为了不上街乞讨,儿宽只有靠官署食物来维持自己和家眷存活。
董仲舒对儿宽没有怨恨,知道儿宽只是儒家劫难的引子而已,儿宽没有自戕,也不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其他儒者。
一旦儿宽死了,腾出手的百家中人会针对更多儒者,每活一日,都是赎罪。
“陛下那里?”
“尝试了送予食宿,没有成功,最后是窦太主、平阳公主出手,以奴仆的身份将儿家人收入府中,免了餐风露宿。”吾丘寿王悲痛道。
中朝高官,竟然要通过卖儿卖女,让自己儿女成为他人奴仆的方式,才能使之活下去。
物伤其类,秋鸣也悲。
同为儒官,吾丘寿王闻之心伤,董仲舒一时无言,儿宽的遭遇,除了百家的报复,也有太子宫卿对廷议之上儿宽试图抹去上君武功盛德,大将军、冠军侯万世之功的惩戒。
人,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负责。
其实,上君很是仁慈了,被欺君犯上没有动手杀人,便盛过古往今来君主无数。
但这份仁慈,绝对不是重视颜面的儒士想要的,对儿宽来说,眼下的生活,生不如死。
“儒家遭逢强权肆虐、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自祖师孔夫子起,奔波列国数百年,纵秦汉两朝,终究未遇文明之邦一展抱负,大汉气象,为师也看不懂,修文重武、百齐放。”
董仲舒始终想不明白上君为何宁愿费劲手段、心力重塑华夏思想,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