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的场景:男人们吆喝着拖猪,女人们在厨房忙碌,孩子们追着猪尿泡跑,炊烟里混着肉香和笑声。那些热闹好像就在昨天,伸手却抓不住。我问爹:"您觉得现在好还是以前好?"爹坐在门槛上抽着烟,沉默了半天说:"以前累,但心热;现在省力,但冷清。日子总是要往前过的,哪能都留住呢?"
\n
娘在一旁缝着衣服,接过话头:"变了的是日子,不变的是人心。你看去年你李叔生病,村里不还是凑了钱?只是热闹的方式不一样了。"我看着娘鬓角的白发,突然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就像爹磨了一辈子的杀猪刀,虽然不再常用,但那份精准和沉稳,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里;就像娘编的卯子,虽然被塑料绳取代,但棕叶的清香,永远留在了那些年的腊肉里。
\n
今年春节前,我在城里的超市看到了包装精美的腊肉,标签上写着"农家自制",价格是村里的三倍。我买了一块回家,用娘教的方法蒸了吃,味道很香,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腰盆里的热水温度,少了刮毛刀的力度,少了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的笑声,少了那些藏在烟火里的人情味儿。
\n
爹说,以前杀猪不仅是为了吃肉,更是村里的"社交活动"。谁家有事,看杀猪时谁来帮忙就知道;哪家关系好,分肉时多给块排骨就明白。那些不用言说的默契,那些自然而然的帮衬,构成了乡村最温暖的底色。现在的日子越过越方便,却把这些"麻烦"的热闹也弄丢了。
\n
其实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就像村里的腊月,有些东西注定会改变:杀猪的方式变了,热闹的形式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变了。但有些东西却永远不会变:对丰收的期盼,对团圆的渴望,对温暖的追求,就像爹手里的刀永远那么稳,娘编的卯子永远那么结实,藏在岁月里的人情味儿,总能在某个瞬间突然冒出来,提醒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温暖。
\n
站在老家的院子里,看着房梁上孤零零挂着的几块腊肉,我突然懂得:变的是岁月的流逝,不变的是记忆里的温度;变的是生活的方式,不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