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的搪瓷缸里,敲出跟心跳同频的声响。床头柜上放着爷爷托人捎来的土茯苓,褐色的根茎蜷曲着,像他写在信纸上的字:"根扎得深,苗才经得住风雨。"而我忽然明白,那些掉在课桌上的梧桐叶,那些混着药味的麻饼屑,那些父亲工装裤上的试卷碎屑,原来都是时光埋下的伏笔——等着某个清晨,让我们在成长的阵痛里,读懂泥土深处,关于扎根与拔节的真相。
\n
2023年深秋的梧桐叶第三次扑满操场时,初三(6)班的门牌在走廊尽头晃出铁锈味。我们班的名声早像漏风的风箱——初一逃体育课去翻墙买零食,初二把生物课的青蛙标本藏在讲台,直到老班们听见"七班"就揉太阳穴,直到那个穿中山装的男人夹着搪瓷缸走进来,缸沿的茶垢厚得能刮出田埂的纹路。
\n
他姓李,第一节课就把搪瓷缸墩在讲台上。"我老家在黄土高坡,"他用指甲敲着缸沿,茶垢簌簌落在教案上,"种麦子时要是有棵苗歪了,得拿木棍支棱起来,不然风一吹,整片地都跟着倒。"阳光穿过他后颈的白发,在黑板上投下斑驳的影,那些光斑晃啊晃,让我想起爷爷泡沫箱里,番茄藤上挂着的露珠。
\n
早读课他总揣着本《论语》在走廊踱步。有次我趴在桌上补觉,他的中山装袖口扫过我的后颈:"你爷爷种的番茄,是不是每天清晨都要转盆?"我惊得抬头,看见他指节上的老年斑,跟爷爷木工刀鞘上的刻痕一个形状。窗外的梧桐叶正扑在玻璃上,像极了他提到"转盆"时,眼里晃过的晨光——后来才知道,他家访时翻看过我作文本,里面夹着爷爷泡沫箱的素描。
\n
最瘆人的是他查作业的方式。他总把搪瓷缸放在讲台上,让我们把作业本码成田垄状,然后用蘸水笔在每本封面上画竖线:"这是第一垄,这是第二垄,长杂草的地方,就得拿锄头刨。"有次他翻开我的数学本,笔尖停在空白的应用题上,墨水在纸页晕开的痕迹,像极了父亲给我熬中药时,药汁滴在作业本上的印子。"你爹送你上学那天,"他忽然放下笔,"电动车后座的麻饼袋,是不是漏了个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