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郑国的日子可不好过,为啥呢?就因为它处在晋楚两大强国之间,就像夹心饼乾里的那层夹心,被挤得是苦不堪言。
城濮之战后,晋国成了中原的霸主,郑国一看形势,立马倒向晋国,加入了晋国的阵营。可楚国哪能咽下这口气啊,心里想著:“你郑国说倒就倒,当我楚国是吃素的?”於是,楚国就时不时地找郑国麻烦,今天来打一下,明天来骚扰一番,郑国被折腾得够呛。
公元前 597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郑国,这可把郑襄公嚇得不轻。楚军把郑国都城围得水泄不通,郑国人坚守了三个月,最后实在扛不住了,郑襄公只好光著膀子,牵著羊,出城投降,那场面,要多狼狈有多狼狈。郑襄公可怜巴巴地对楚庄王说:“我没能好好侍奉您,让您生气了,这都是我的错,您想怎么处置我都行,哪怕把我流放了,我也认了,只要能保全郑国的社稷就好。”楚庄王看著郑襄公这副可怜样,又想著郑国要是彻底归附自己,那北上中原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於是就答应了郑国的求和。
可晋国那边听说郑国投降楚国了,那还得了?晋景公立刻派荀林父率领大军去救郑国。晋军赶到黄河边的时候,听说郑国已经投降了,荀林父就想撤兵,他觉得没必要为了已经投降的郑国和楚国硬拼。可副將先縠不干了,他大声嚷嚷:“我们晋国可是霸主,要是就这么回去,以后还怎么在诸侯面前立足?”说完,他就擅自带著自己的部队渡过了黄河。荀林父没办法,只好下令全军跟进,就这样,晋楚两军在邲地对峙起来。
这时候,郑国心里那叫一个纠结啊,一边是刚投降的楚国,一边是赶来救援的晋国,帮谁都不是,索性就想让晋楚两国打起来,自己好跟著胜者混。於是,郑国派使者到晋军大营,忽悠晋军说:“我们郑国投降楚国,那是被逼无奈,其实我们心里还是向著晋国的,你们赶紧出兵打楚国,我们一定帮忙。”晋军內部一听这话,立马就炸开了锅,主战派和主和派吵得不可开交,主帅荀林父也拿不定主意,军队乱成了一锅粥。
楚国这边呢,楚庄王也不想真的和晋国大打出手,就派使者去晋军求和。晋军同意了,可就在双方准备会盟的时候,楚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