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一点地挖掘,还要保证竖井之间的连通。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全靠人力,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龙首渠终於修好了。虽然通水的地方有限,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它首创的井渠法可是意义重大。后来,井渠法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在甘肃、新疆一带的乾旱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坎儿井就是在井渠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可以说,龙首渠为中国水利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漕渠和龙首渠,汉武帝时期还修建了六辅渠、白渠等一系列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水利灌溉网络,让关中地区的农田得到了充分的灌溉,粮食產量大幅提高,为大汉王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汉武帝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瓠子堵口事件。公元前 132年,黄河在瓠子决口,洪水像脱韁的野马一样,向东南方向奔涌而去,衝进了巨野泽,又泛入泗水、淮水,淹了十六郡,那场面,简直是惨不忍睹。老百姓们的房子被衝垮,庄稼被淹没,只能四处逃命,哭声、喊声一片。汉武帝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派汲黯、郑当时率领十万人去堵口。可这黄河水太凶猛了,堵了好几次,刚堵住就又被冲开了,这可把大家给急坏了。
这时候,丞相田蚡站出来说话了。这田蚡可不是个好东西,他的封地鄃在黄河以北,黄河决口改道后,他的封地反而免受洪水之灾。为了自己的私利,他竟然对汉武帝说:“江河决口那都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强行堵塞的,就算堵住了,也不一定符合天意。”汉武帝一听,觉得有道理,再加上当时汉朝正和匈奴打得热火朝天,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堵口的事儿就这么被搁置下来了。
这一搁置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黄河水泛滥不止,梁楚之地的老百姓可遭了殃,连年受灾,粮食颗粒无收,很多人都饿死了。直到公元前 109年,汉武帝去泰山封禪,回来的路上看到黄河决口的惨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意识到,再这么下去可不行,必须得把黄河决口堵住。於是,他就派汲仁、郭昌率领数万人去堵口,自己也亲自来到堵口现场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