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没被採纳,但张衡的坚持和对科学的追求,值得我们敬佩。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在科学的战场上,为真理而战。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和天文学巨匠,他的圆周率计算得精准无比,达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这可是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就。在历法上,他制定的《大明历》也很牛。《大明历》首次將岁差引进历法,提高了历法的准確性。岁差就像是时间的小调皮,会让地球的自转轴慢慢变化,以前的历法都没考虑到这个因素,祖冲之发现了它,並且把它运用到历法里,让历法更贴合实际。他还重新测定了冬至点的位置,对闰法也进行了改进,让《大明历》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祖冲之就像一个追求完美的工匠,不断打磨历法,让它更加精准。
这些推动历法发展的大佬们,他们来自不同的时代,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他们不怕困难,敢於创新,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的历法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著我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五、《历书》背后的那些事儿
(一)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battle”
歷史上,关於《历书》和太初历的爭议可不少,就像一场热闹的学术“battle”,各方观点激烈碰撞。
司马迁在《历书》里,对太初历的记载有点简略,还没怎么提邓平的八十一分法,反而附上了自己的《歷术甲子篇》。这可让后世学者们疑惑了,有人觉得司马迁是对邓平的方法不满意,故意迴避;也有人说,可能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邓平的八十一分法还没完全定下来,或者司马迁觉得自己的《歷术甲子篇》更有歷史意义,所以先记录了这个。
清代学者王引之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他说元封七年十一月和太初元年五月有两次改歷,前一次颁行的是《历书》所附“歷术甲子篇”的一种四分历,后一次才是邓平歷。他的依据是《历书》里引改元詔书的末尾,有“年名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这些话,和“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