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内展现出面试者思维逻辑。
“我叫夏炎辉,京大大学博士毕业,我的研究聚焦于量子材料的电子关联效应与拓扑物态调控。”
“2017年,我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强关联体系中的拓扑超导机制研究》,主导开发了基于st-be联用技术的拓扑绝缘体和超导体异质结制备方法,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e phsis》并申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夏炎辉停下,3分钟,不多不少,回答得四平八稳。
“你应该了解过研究所的目标,锂枝晶和穿梭效应,你怎么看待这两个老大难问题?”
“锂枝晶,锂枝晶是锂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还原时形成的树枝状金属锂.当然,我相信,在您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成功。”
在最后,夏炎辉还小小地恭维了一下。
许青舟淡淡笑着,扫了眼自己的电脑:“你在拓扑超导机制研究的实验里,是如何从对称性破缺角度解释拓扑手性超导体的非阿贝尔统计性的?”
“对称性破缺角度.”
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先前回答得非常流畅的夏炎辉,却被卡住。
不过,他的反应速度也很快:“通过扩展hubbad模型,就能.就能发现完全自旋谷极化的金属相与维格纳晶体相之间的竞争可形成电荷-4e凝聚态.”
许青舟静静听着,脸上保持着最初的表情。虽然.这个回答过于宽泛,并不能让他很满意。
许青舟又问了一个理论方面的问题,多层stanene薄膜同步验证超导与拓扑边缘态的原理。
这似乎到了夏炎辉舒适区,略微思考就回答出来。
10分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