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鸲鹆鸲鹆,往歌来哭
十道帖经,里面出了九道「倒拔题」。
难度不可谓不高,但陆北顾认真思索后,都一一答了上来,并确认无误。
实际上,人搜索记忆时的初次反应,往往都是正确的。
他很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在确认之后并没有去反覆思考,免得纠结到最后,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了。
而墨义,同样难度不低。
比如其中一道《礼记》题目。
「《曲礼上》:『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郑氏注曰『谓君人者取于人。』,贾公彦《周礼义疏》曰『人君当受人取法,不当自取法于人。』,然《学记》又云:『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互相之间似有抵牾,试申其义,并论为师与为君取法之道异同。」
此题就是那种典型的触及经义之间内在联系的题目,需要考生有极强的思辨能力,不仅要弄明白这些话语之间的意思,还要给梳理清楚讲明白,甚至还要避开出题人故意设置的语言陷阱。
陆北顾脑海中瞬间闪过严正在讲习会上强调的「钩玄提要」丶「融会贯通」两法。
他略作沉吟,下笔写道。
「《曲礼》『取于人』者,乃言人君之尊位,当为天下仪范,故当『受人取法』,示君权天授丶垂拱而治之意,此『为君』之道,重威仪丶立标准。
而《学记》『博喻』丶『为师』者,乃言教化之术,师者欲传道授业解惑,必先『取法于人』,虚心体察受教者之资禀美恶丶进学难易,方能因材施教丶广譬博喻。
故二者非抵牾,实各有所指——为君重立范,当『不闻取人』;为师重施教,贵『能博喻』而『取法于人』。
君道如北辰居所众星拱,师道如江河奔流润泽万物,其『取法』之道,一自上而下立极,一自下而上体察,殊途而同归乎『教化』之本。」
时间悄然流逝,太阳逐渐升高,阳光透过敞开的考棚口斜射进来,在案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因为考场本身就不大,考棚分布极为密集,所以在聚集了这麽多考生丶监考人员丶辅助人员之后,空气开始变得非常闷热。
甚至,还传来了一些难闻的便溺气味。
随着温度上升,陆北顾的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浑然不觉,全部心神都沉浸在经义的汪洋中,引经据典,条分缕析,力求每一句都切中肯綮,每一字都经得起推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