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跟圣彼得堡的上流社会搭上边。
于是在这样的聚会中,许多上流社会的人便怀着略带侮辱意味的好奇心,透过单眼镜和长柄眼镜不时地看上这些文学家几眼,就像观看野兽一样,还会惊讶地询问宅邸主人:「这是哪儿来的?他是什麽人?」
而就连那些文学权威们,其实也不愿同其他不够知名的文学家接近,只因他们首先想获得的还是上流社会人士的名声,对于文学活动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偶尔为之。
这便是米哈伊尔即将去参加的这场宴会的基本状况了。
虽说米哈伊尔如今名声越来越响,但因为太过年轻和不怎麽社交的缘故,尚且还谈不上什麽文学权威,不过米哈伊尔也确实对什麽文学权威不感兴趣,所以对于米哈伊尔来说,这场宴会的主线除了要发挥一下他作为《现代人》杂志圣天子的一点作用以外,更多的意义其实还是在于吃吃吃,喝喝喝。
别的东西米哈伊尔确实也没什麽兴趣。
只是虽然米哈伊尔是这麽想的,但他的情况也是真的跟正常的文学家不一样。
由于他的那些诗歌在上流社会传播的比较广的缘故,那些上流社会们的先生夫人们对他其实怀着更大的好奇心,乃至于一些好事者确实想要跟这样一位年轻的诗人见上一面。
于是在奥多耶夫斯基公爵家的这一次聚会,来的人似乎比之前要多出不少。
但米哈伊尔终究是还在路上,尚且还没有露面,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上流社会的这些先生们倒也不会刻意去寻找和打听,毕竟他们作为上流人士,自然有自己的尊严和矜持在。
可是这一次的话,尽管他们没有去刻意打听,但是不知为何,聊着聊着,这些先生们竟然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而且忍不住竖起了耳朵听起了另一个圈子里的动静。
一般来说,像在奥多耶夫斯基公爵家的这种聚会,上流社会人士通常是围在女主人身边,而文学家们则是把主人那间摆满各种台桌丶堆满书籍的窄小的书房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常常不敢往沙龙看上一眼。
于是在这个沙龙和书房之间便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可此时此刻,从那间狭小的书房里传出的动静,却是足以让在座的大多数客人侧目。
只因屠格涅夫那充满激情的声音和故事正在一刻不停地讲述着:
「一位俄国作家用法语写成的小说,你们知道它在巴黎到底受到了怎样的欢迎吗?就在巴黎的顶级沙龙里,我将那篇小说念了出来,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