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携新人以及接济贫困文人。
所谓人的名树的影,当年十七八岁的涅克拉索夫在出版他那部浪漫主义诗集《幻想与声音》之前,便是直接去找的茹科夫斯基,希望他能够提提意见。
尽管这时的涅克拉索夫在这位皇太子的老师面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物,但茹科夫斯基还是接待了他,留下了他的诗集并让他过几天再来。
然后等涅克拉索夫过几天再来后,茹科夫斯基张嘴便道:「回家吧孩子,好不好?回家吧,你比较适合做一摊狗屎,比较适合做一头猪」
咳咳,性情温和的茹科夫斯基当然不可能说得这麽直接,但大致就是那个意思,也正是在茹科夫斯基的劝告下,涅克拉索夫的诗集其实是署名N.N,只不过年轻人耐不住性子,等诗集被人一顿喷后便马上跳了出来。
后面的故事之前已经提过,这里也就不必再多说了。
至于别林斯基和茹科夫斯基的渊源,还是在由奥多耶夫斯基公爵举行的晚会上,谈起这位奥多耶夫斯基公爵,那也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他的所作所为同样值得让人尊敬。
只不过由于米哈伊尔过于低调的缘故,两人暂时还没有正式见过面,只不过伴随着米哈伊尔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出于好奇心,这位公爵似乎也已经在几次三番地打听米哈伊尔的行踪,并且希望能跟这位年轻人见上一面。
毕竟他们家的文学沙龙可谓是圣彼得堡最顶级的文学沙龙之一,当时的着名作家和音乐家像茹科夫斯基丶维亚泽姆斯基丶普希金丶克雷洛夫丶果戈理丶莱蒙托夫丶弗·李斯特丶格林卡等人都是他们家的座上客。
而米哈伊尔这位已经闯出了偌大名声的年轻人竟然一次都不曾来,这实在是有些不同寻常。
不过真要说的话,米哈伊尔确实在同这种顶级文学沙龙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圣彼得堡的贵族圈子是真的窄,就说奥多耶夫斯基家的晚宴,可谓是什麽人都有。
有文学家也有画家,还有学者出身的高等文官,像从BJ来的雅金甫,没错,就是那个BJ,这哥们作为东正教教士和汉学家,曾在1807年到1821年的时候在我大清卖力传教,就是不知道传教的时候送不送鸡蛋.
再就是半宪兵半文学家的人物以及全部是宪兵的人物,当然,第三厅的官员也不能少。
就这阵仗,就算米哈伊尔之后真要去也得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不然场上的谁不小心把酒杯摔碎了,米哈伊尔都得疑心会不会蹦出三百刀斧手,不过真要对付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