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茹科夫斯基与亚历山大二世
关于米哈伊尔的文章和诗歌需要通过几个人才有可能在沙皇尼古拉一世那露个脸这件事,毫不夸张地说,只要那麽两三个人就行了。
大抵是因为文学在这个时代确实属于高端行业的缘故,总之米哈伊尔离那些所谓大人物的距离比他想像的还要近。
假如只说文学界这方面的关系的话,首先,米哈伊尔能通过涅克拉索夫或者别林斯基以及文学界的其他很多人士,串联到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茹科夫斯基。
谈起这位心地善良丶多愁善感的宫廷诗人,就不得不说一说他颇为传奇的经历。
首先,他的出身并不光彩,简单来说就是在俄国与土耳其的一次战争当中,一个在军队中服役的农奴将俘虏的一个土耳其女人献给了他的主人,而这位主人让这个土耳其女人受洗,并将她纳为小妾,接着茹科夫斯基便出生了。
名义上是贵族,但真的细究起来的话,茹科夫斯基的出身肯定没那麽地道。
而年轻的茹科夫斯基虽然因为这种模糊的社会地位受到了不少伤害,但他并没有因此怨恨忧伤,而是将这些情绪转化为了诗歌,并且几乎是立刻得到了承认。
等到了拿破仑战争时期,整个俄国都在吟诵他的爱国诗篇。
不过真正让他打开皇室大门的并非是他在诗歌上的名气,而是因为他将德国的诗歌翻译成了俄语,并且翻译的很好。
至于俄国皇室跟德国皇室的关系,简单来说,俄国沙皇的妻子基本上都是从德国公国的公主里面挑选。
而保罗一世的遗孀和亚历山大二世他妈都是地道的德国人,非常仰慕席勒以及德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因此他们喜欢茹科夫斯基的翻译并且特别喜欢和他讨论她们喜爱的诗人。
由此他便成了皇太后的伴读和皇后的俄语教师,在皇宫和皇室中有了自己的位置。
这年头的诗人是这样的,只要写的足够好,理论上来说足以跟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皇室攀上关系。
从身份模糊的私生子到名满天下的宫廷教师,这样的人生当然称得上一句传奇。
而茹科夫斯基虽然政治观点保守,不赞成革命行动,但他为人确实不错,不仅曾利用自己跟皇室的关系帮助减轻十二月党人的刑罚,同时也为改善普希金丶莱蒙托夫丶赫尔岑等人的处境而尽心竭力。。
与此同时,他也充当着文学保护人的角色。
简单来说就是他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