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是几栋关键建筑金属结构的分子间隙里,持续地捕捉着空气中极其微弱的特征能量残留(例如“泪-iv”分子独有的惰性能量场特征指纹,或edc特殊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独特低频电磁噪音),以及环境空间本身的能量背景波动。
\n
林默选择的咖啡馆位置,其地下管道网络中恰好穿过一条被“风语者”网络密集覆盖的次要信号汇聚线路。而他看似普通的平板,其核心通讯阵列经过特殊调谐,能够成为这个无形网络的本地接收与解码节点。
\n
此刻,“深渊之眸”的核心界面被简洁地分割:
\n
【样本-07/李芸状态实时重构模型】动态3d人体轮廓,内部畸变区域被标以从暗沉蓝绿(高效抑制)到刺目橙红(能量活跃区域)的渐变色调。目前整体显示为偏冷的蓝色调。
\n
【“忒修斯之泪-iv”效力衰减模型(倒计时)】下方清晰的数字:68:15:22(小时:分:秒)。一个动态曲线从高位缓慢而坚决地向下滑落。
\n
【环境关联日志】
\n
*接收点:[风语者]-node-university-e7:捕捉到“泪-iv”分子惰性能量特征阈值突增(浓度峰值)。时间戳与推测注射行为吻合。
\n
*接收点:[风语者]-node-bluebay-perimeter-2:检测到‘维生单元-γ型’能量循环启动特征(推测目标宿主转移入固定维生环境)。
\n
*生物参数:[样本-07]体内微环境:神经递质风暴指数下降91.3%。晶簇谐振振幅衰减88.2%。代谢指数:核心区域降幅68.7%...
\n
*状态评估:抑制状态稳定。意识活性层:深度沉静期(‘泪-iv’神经阻断剂效力覆盖)。预测稳定性窗口:约68小时(±3)。
\n
林默的目光短暂地扫过平板上那个跳动的倒计时数字,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