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许多。面对存在着矛盾的两方下属,他只需要在尽可能大的限度上保持双方的均势就可以了:偶尔扶这个一把。踹那个一脚,间或扶那个一把,踹这个一脚。总而之,就是不让任何一方在争夺中占据过于明显的优势。老实说,楚思南并不认为朱可夫会在将来地某个时候背叛自己,但是俗话说的好,害人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权力场上的过去将来,谁都无法把握稳妥。所以,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楚思南最终还是决定接受吉尔尼洛娃和克留奇科夫地建议,任命崔可夫出任东线战场的总指挥官。东线战役总指挥官人选的确定,也最终预示着苏联对日本的最后一战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在关注东线对日渡海作战准备工作的同时,楚思南并没有忽视对西线战场的关注,不过,就这一阶段的西线战事演进情况来看,他对朱可夫等人的表现还是非常满意的。在西线的库尔斯克大会战战场上,一方面由于德军要应对英美联军在意大利的攻势,从而造成了兵力上削弱,另一方面因为苏德两军在战线上的持续消耗,令德军蒙受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所以,在别尔哥罗德、普罗霍罗夫卡两场战役结束之后,朱可夫便下达了向库尔斯克外围地域德军部队实施全面反攻的命令。就在莫斯科紧急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最高苏维埃全代会的时候,库尔斯克方向上,包括中央方面军、西南方面、南方方面军、沃罗捏日、草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等六大方面军在内的二百余万苏联红军,放弃长达月余的防守姿态,跃出坚固的战壕堡垒,向盘踞在库尔斯克地域的德军部队,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是苏德战场上最后一次双方的大规模兵力对抗,其战斗的惨烈程度,令所有了解这场战役真相的人为止咂舌。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大反攻中,朱可夫仍旧沿用他最喜欢采用的战法,那就是以硬击硬,摆开架势同德军死磕,以大兵团、高集中的火力,去硬撞德军重兵布防的战线。诚然,这种战法能够最快的结束战斗,最有效的消耗敌军有生力量,但是与此同时,这种战法也很没有人性,因为在这种战法的指导下,己方的部队往往将要付出比敌人更加惨重的代价。不过同样也是这种战法,让一向以善打防御战的德军指挥官莫德尔大为头疼,他对自己那位近乎无耻的对手没了脾气。很显然,人家摆明了就是要打他的弱点,而他的弱点,恰恰就是拼不起消耗。在朱可夫的“以硬打硬”的战法指挥下,苏军的反攻同德军开始时的进攻相同,也是分为南北两个战线。在北线,苏军实施“图库佐夫”作战计划。调动十二个集团军地兵力,向奥廖尔方向的德军突出部实施猛攻。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