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步。伴随着关东军的全面覆灭,中国东北地区全部光复,而在这个过程中,原抗联的部队开始得到全面的扩张。按照楚思南的指示,苏军缴获的大量武器以及军用物资,几乎全部交付给了抗联部队,在这个基础上,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抗联的武装就从原来的不足三万人,发展到了将近十五万人。不仅如此,就在楚思南接掌了大权之后,他还命令东线苏军向抗联武装提供了进百辆坦克、二十七架战机,而那些驾驶员则都是原苏军部队中的中国士兵。得到了极大扩充的抗联武装,在张家口战役中开始参战,随后,开始向长城以南发起进攻,策应关内的抗日战场。东南亚,在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后,一方面迫于苏美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战果,在战后的世界格局上赢得更多的话语权,英国也开始勃起奋发。从印度出发的中、印、英联军,在美国空军部队的掩护下,挺进缅甸,对盘踞在那里的日军部队,发起了全面的攻势。与此同时,美英联军海军陆战队,在泰国湾登陆,由南向北发起进攻。两路联军的进攻,将中南半岛的战局全面扭转,十余万日军所组成的战线开始走向崩溃。东亚地区诸国地全面反攻,终于吹响了将日本帝国主义推向灭亡的号角。尤其是莱特湾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彻底覆灭,让日本本土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岛一座,延续了数十年的战争,终于将要蔓延到始作俑者的岛国身上了。鉴于这种情况,楚思南在上任之初,就对远东地区的苏军部队下达了动员令,海军全部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各类运输舰艇开始在潜艇、战舰的护卫下,向海参威、清津、金策汇集,空军的大量作战飞机。也开始持续在日本海峡上空执行侦查警戒任务。毫无疑问,一旦时机成熟。随着楚思南的一声令下,数十万苏军部队就将强渡海峡。对日本本土实施全面地登陆作战。就在这两天时间里,楚思南就在最高统帅部先后主持了两次作战方案研究会,针对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方案、战术可行性、可能遭受地损失情况等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开玩笑,渡海作战可不是一般二般地战役,这里面的问题相当多。像什么海浪、风向、出发地的敲定、登陆点的选择,这些东西都很可能影响到整场战役能否顺利进行、进行下来又将会遭受多大的损失。楚思南是个军人。亲自指挥作战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要说到指挥陆上战役,那是没得说,他至少不会怵了谁。但是渡海战役就不同了,里面涉及的问题太多,而他在未来到这个时代地时候。一直都是生活在中国南方,对北方的海上气候根本就没有什么了解。没有实践就没有发权。虽然楚思南如今大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