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高育良面带微笑问道。
\n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站起来发言,观点各有不同。
\n
有的从功利主义角度谈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有的从平等权角度强调抽签决定。
\n
高育良耐心听完,逐一点评,既肯定其合理之处,也会委婉指出逻辑漏洞。
\n
祁同伟没有举手,但是高育良似乎认识他这位明星学生,居然主动点了他的名:“祁同伟同学呢,你怎么看?”
\n
祁同伟愣了愣,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道:“高老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选择方式,而在于‘正义’本身的语境。在极端情境下,任何选择都可能违背某种正义原则,但法律需要建立的,是一套在常规状态下尽可能兼顾程序与实体的规则。”
\n
“救生艇案例的意义,或许在于提醒我们,法律不是万能的,它需要与道德、伦理共同构建社会秩序,但不能混淆彼此的界限。”
\n
他语速不快,观点却很明确,条理也很清晰。
\n
“很好,祁同伟同学的观点很有见地。”高育良环视全场,丝毫不掩饰语气中的赞赏之意:“他提到了‘语境’和‘界限’,这正是法理学思考的关键。”
\n
“法律不是空中楼阁,它根植于社会现实,但又需要超越现实,建立普遍规则。这种辩证思维,很难得。”
\n
随即,他又接着祁同伟的观点,进行了更深入的阐发,将其提升到了法哲学的高度。\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