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n
她跟着许大夫这么多天,自然早已初窥门径。
\n
“切”便是切脉、号脉、脉诊。
\n
每个人的脉象皆不同,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撷取明以前脉学之精华,载有二十七种脉,分别为: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每种脉象皆附有歌诀解释,说理透彻,形象生动,易学易记。
\n
如果是圈外人,用手摸脉的时候,可能只是感觉它在一下一下跳动,并无什么特别之处。
\n
这是中医里面,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个部分,没有传承,单靠自己琢磨,非常之难。
\n
学习嘛,自然是要站在前人打好的基石之上,才能事半功倍。这也是杨雪俊要拜名师的原因之一。
\n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后来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大约腕横纹向上一寸长,称为“寸口”诊法,分三部:“寸、关、尺”。
\n
中医认为,人左右手的寸、关、尺部,分属不同脏腑,可以反映相应脏腑之病变。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n
杨雪俊以前喜欢留长指甲,因为女孩子嘛,留指甲,做美甲,比较好看。
\n
但是自从开始学习中医,就将美美的指甲给剪掉了。
\n
因为号脉是不能留指甲的,要用手肚子去号,否则就会闹笑话,也会影响脉诊。
\n
杨雪俊中医种子已经萌芽,天赋极高,虽然初学咋练,但是手法已然纯熟如积年老中医,她三指指肚轻轻一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