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几年过后的一天,我家突然收到一封从浙江寄来的信,打开一看,才知道是几年前在我家租房打棉絮的浙江父子俩写来的,信中说他们第二年春天就回了自己的家乡,感谢我的父母当年给予他们的关照和帮助,当年为我家增添了很多麻烦等等。信中还说到,他们回到浙江老家后一切都很好,儿子又去学习了汽车修理,现在一个浙江苍南的什么地方开了一家小型汽修厂,生意还不错。如果你们家的人今后到浙江等等什么的,可以随时找他们,需要任何帮助,他们一定全力帮忙。
后来,我家由于不小心将他们寄来的信保管不善丢失了,因此从那以后便一直失去了联系。但一老一少的两个弹棉花打棉絮的浙江人的形象却一直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记忆之中。
2008年8月,因工作关系,我调到了现在的景区管理局上班,在周子古镇的新华街里也常常看见一个弹棉花打棉絮的老者,姓沈,人称沈棉花,沈棉花弹棉花制棉絮的手艺也非常不错,在2006年制作的蓬安旅游形象宣传片中就可以看见他弹棉花的精湛技艺。沈棉花的店铺开在新华街的斜坡上,是一间幽深的小青瓦老屋,两扇古色古香的大门,店铺的正中就摆放着弹棉花制棉絮的各色工具,还有一张新增添的加工棉絮的新式机床。加工棉絮的店铺旁边也顺便摆放着一个小玻柜,里面陈列着一些杂七杂八的古钱币、瓷器等等古玩。遇到景区有重大节庆之时,沈棉花还会和下河街里的嘉陵江船工号子队一起去古镇的龙角山里或者财神楼旁的周子古码头上表演节目,裸露着古铜色的上身,斜背上一条拉纤的纤绳,吼上那门一两嗓子嘉陵江船工号子,让南来北往的游客们在悠悠的嘉陵江水浪打浪的回响声中,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些许渐行渐远的久远的过往。
2011年9月,我曾去过一趟浙江的杭州、萧山、淳安、绍兴等地,一进入浙江地界,坐在车上,我想得最多的倒不是浙江的美景和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心中情不自禁地想起的却是三十多年前曾经在我家租房弹棉花打棉絮的那父子俩,也不知道他们究竟姓什名谁,家居何处。总觉得他们距离自己很近,但始终却又像雾像云又像风一般相距很远。
时间真是一种神奇而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