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已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气吞山河,纵横四海。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只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者会当如何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名将赵奢之子名曰赵括,自幼熟读兵书战策,谈起行兵布阵之法便会口惹悬河,滔滔不绝,朝野上下无人能出其右,连威震敌胆的父亲他也不放在眼里,因此便飘飘然自以为天下无敌。公元前259年秦军进犯,此时赵奢已驾鹤西去,赵军以老将廉颇为帅御敌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廉老将军久经沙场,宝刀不老,寸土不让,秦军无法取胜,情急下便巧施反间计,派人在赵国四处散布说赵括将军如何英雄了得,秦国军队畏之如虎,赵王退敌心切,闻听此言后不顾蔺相如及赵括母亲的苦心劝说,火速遣赵括去阵前取代廉颇,赵括雄心勃勃,把秦军视为草芥,将前任主帅的英明作战方案全部推翻,自行其道,按兵书所云,死搬教条的与秦军展开决战,秦军方面在新任上将军白起的指挥下故意几次败北,一路引诱赵军进入埋伏区,又用精兵将赵军切成两段,同时切断后路和粮草通道。可怜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坚守40天后或缴械投降,或血染疆场,赵括也在突围中被秦军乱箭射死,至此40万赵军全部覆没了,这就是历史上“纸上谈兵”的典故。
我们都看过电影刘三姐,其中有一段精彩情节是刘三姐与秀才们对山歌。秀才们饱读诗书,出口成章,根本没把一介民女放在眼里,论学问刘三姐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最后秀才们却是威风扫地,狼狈不堪,败得一塌糊涂,原因何在,在于他们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对农家事宜茫然无知,而刘三姐却又智慧和巧妙的利用了这方面优势,在众乡亲的配合下将对手击得体无完肤,骂得痛快淋漓,直至大获全胜。
那么只行万里路不读卷书又会怎样呢?大概项羽是个典型的例子了。项羽少时读书蜻蜓点水、学战术浅尝辄止,致使后来江山美人一起烟消云散。其过人之处是“力拨山兮气盖世”横勇无敌,东讨西杀,也曾一度战绩辉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