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撤离的原因,恐怕不会仅仅是上面两点可以解释的完的。
看着刘家辉在请求被军委会拒绝之后,低落的情绪,许洪亮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只能无奈的摇头苦笑。动用军队上堤坝参与防洪,恐怕也只有自己地这个总座能够想的出来。
许洪亮也只能安慰刘家辉道:“总座,你不要太担心。黄河水利委员会的那位主任委员,此人我曾经有过一面之识。此人是一个实干家。对河防还是有一些心得的。他接手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再加之通许一线战事完毕之后,新黄河一线已经成为我军的后方,军委会还是会想办法,下决心解决此次黄河汛情的”
刘家辉摇摇头道:‘此人我也听说过,我担心的不是这个。在此次豫中会战之前,新黄河实际上已经成为中日两军地对峙线,双方相互炮击破坏,虽屡次维修,但是限于施工人员的**和其他某些方面地原因,新黄河大堤实际上已经是破烂不堪,很难抵挡住这么大的洪水。“
”此次黄河洪水,自抗战爆发以来还是首次。这些破烂不堪的堤坝能不能顶的住,很难说。我将军队拉到堤坝上,不是想捞什么名声,更不是想要得到什么好处。我只是想尽量减少一些损失。遭灾的毕竟都是我们同胞。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咱们这么多人在黄河堤坝上,至少也会减少一部分地损失。”
说到这里,刘家辉叹了一口气,挥了挥手中的电报纸,无奈地道:“告诉部队,已经筹集好防汛物资,全部留给当地政府。另外将原计划用来堵口的那些汽车,也全部都留下来,移交前来接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各部队按照军委会的命令,撤退。”最后的几句话,说完最后几句话之后,刘家辉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尽管刘家辉撤地有些不情愿,但是在军委会的高压之下,他也只能将部队逐次撤离新黄河堤坝,撤退至平汉路以西,做好全军撤退回常德地准备。在撤离之前,刘家辉却意外的达成了自己岳父母地心愿,找到了自己那个失踪数年的小舅子。尽管双方地见面,实在称不上愉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