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朱珪朱珪,朱归朱归?
盐匪是官府对私盐贩子的藐称。
谢鸿仪丶杨彪二人有点类似唐末的黄巢,元末的张士诚,家族都以贩私盐为生,因而不仅胆大包天视官府为无物,更利用贩私盐积敛了大量财富。
清朝实行的是食盐专卖制度,各地食盐经销渠道都被有盐引的盐商所垄断,私盐贩子的活跃无疑令盐商收入和地方官府的盐税收入锐减,因而盐匪一直是各地官府的重点打击对象。
不过据之前凤阳方面上报材料显示,这谢丶杨二人还有点「侠盗」意味,规定手下「只贩私,不抢劫」,甚至还时不时的接济地方贫民。
而且由于他们贩的是价格极低的私盐,使得贫民从中受益很大,因而在皖北地区拥有不错的民众基础,这也是为何二人屡次被官兵清剿都毫发未损的原因。
这个民意基础很了不得的,往往清剿的官兵还没出城,谢丶杨二人就已经收到消息转移了。
年初凤阳绿营组织进剿时找当地人带路,结果当地找的向导直接把清军带进了谢丶杨二人预设的伏击圈,四百多清军只活着跑出一百多,其馀都被歼灭。
这场惨败令得凤阳当地的清军再也不敢出动,「闻盐生畏」,哪怕盐商出重金也没几个勇夫敢接。
不过随着两江总督衙门对此事的重视,谢丶杨二人的生存压力也变得很大。
如果不是安徽的旱灾突然加重,导致官府根本没有精力再组织对谢丶杨二人的围剿,恐怕二人这会在凤阳也呆不下去。
据刘宝供称,谢丶杨二人的老巢在凤阳东北濠城集一带的山中,去年底刘之协曾秘密前往此地招揽杨彪加入三阳教,且将十多年前其师傅刘松秘密打造的数百刀矛丶弓弩起出交于杨彪壮大实力。
这批军械在随后伏击凤阳绿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白莲教能秘密拉拢谢丶杨二人,赵安也可以拉拢。
而且,他拉拢的决心比白莲教还要大。
因为,这帮私盐贩子是真敢跟清军明刀明枪乾的。
今天敢伏击清军,明天就敢冲击紫禁城的存在。
属于最原始的造反团队。
民间的丶纯野生。
想要把安徽变成自家的自留地,赵安手里就必须有兵,通过各种手段扶持只听命于自己的兵。
明面上,他能够掌控的军队是隶属于粮道衙门的「运军」,以及在长江以南徽州丶安庆丶池州等地的绿营驻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