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问之下方知这凤阳知府特别好吃牛肉,所以衙门后厨常年备有活牛,现杀现烹,即使灾情如此严重,也不能误了知府大人这一喜好。
「倒是有胃口,却不知孟婆的汤有没有牛肉汤好喝。」
赵安轻哼一声,命人将这牛牵出去卖给城中富户换些粮食,继而便要去衙门的户房了解府库存粮情况,外间凤阳同知安德顺却一脸慌张的奔了进来,说是城中驻扎的凤阳营兵哗乱了。
营是绿营的一级指挥体系,一营兵约200到500人,主官为正三品参将,其下设汛,每汛兵30到50人左右,由正六品千总或正七品把总指挥。
营以上是协,一般由总兵或副将直接指挥,通常在千人左右。
再上面的标则是归督抚丶提督直接指挥的亲兵,两千人左右。
从管辖兵力和品级来看,绿营官职通货膨胀的厉害。
如果说总兵是少将,那一个少将才直接指挥一千人,乾的就是中校团长的活。
正七品把总和县令平级,却只能管三四十人,也就是一个连长的干活。
职权严重不匹配。
而寿春镇只是对驻防在安徽北部绿营的统称,总兵力六千馀,凤阳地区的绿营兵则有三千人,但驻扎在凤阳府城只有三百多人的凤阳营,其他营兵都以汛的形式驻防在各处交道要隘和关口。
这也是绿营在全国的分布形式,相当分散,搁赵安前世理念就是这个县驻一个排,那个县驻一个排。
市里驻一个连或一个营,绝不会驻一个团。
如此兵力分布,真若出事不仅很难在第一时间调动优势兵力加以镇压,还容易被各个击破。
赵安的理解是兵力分散驻防跟绿营职权严重不匹配一样都是清廷故意而为,因为清廷的统治是以「防汉」为基础,「防汉」也是终极目的。
绿营虽然是清朝的正规军,问题是士兵也是汉人,所以绿营兵如果过于集中在一处,一旦军官生出反意,那造成的后果远比分散驻扎严重的多。
事实上颇有成效,如丁木三身为总兵能够直接调动的就是三百多人的凤阳营,这就导致丁木三即便有造反之心,也因手头缺少足够兵员难以成事。
那凤阳营为何哗乱?
准确说尚称不上哗乱,因为凤阳营目前仍在营中鼓噪,压根没冲出军营做那真正哗变的事。
所以,赵安认为凤阳营是借鼓噪为名对自己这个手持遏必隆刀的藩台大人施压,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