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灾严重,朝廷不再从安徽提取赋税,可安徽岁入最大来源就是地丁银,灾情这麽严重,安徽今年的地丁银能收三分之一就了不得了。
这帐怎麽算,赵安这个暂署藩台大人能动用的藩库现银也就一百万两左右,就算户部让江苏丶江西二省支援安徽二百多万两,整个藩库能动用的救灾金也就三百多万两。
安徽受灾面积超三分之二,受灾百姓超千万人,大多数地区今年都是绝收的,算下来朝廷要往灾区投放的赈灾粮至少得五百万石才能坚持到明年复耕。
五百万石粮都按六两一石结算,那就是三千万两银子!
这都赶得上国库一大半收入了。
安徽有这个钱结算麽?
按往年粮价一两二钱计也就六七百万两,这银子肯定是没问题的,最多拖个一两年。
三千万两拖到什麽时候?
朝廷又是否同意赵安这麽做?
万一朝廷不同意,户部不肯兜底,钱从哪来?
这个问题不是知州严昆提出来的,而是之前在税课司当过小会计的刘小楼提出来的,其小心翼翼嘀咕道:「大人总不会是想把粮商手中的粮食先骗过来吧?」
赵安轻笑一声:「怎麽,我看着像是骗子,又或是欠债不还的人?」
刘小楼一脸担忧:「大人肯定不是骗子,我也知道大人是一心想救百姓,可这麽多粮款大人拿什麽还?到时没有钱跟粮商们结算,大人恐怕会有大麻烦。」
「粮商们又不是一次性把粮食运来,结算粮款也不是一窝蜂去结」
赵安的思路实际是一个周期和分期的想法。
打时间差。
如这个月粮商们总共往灾区运了五十万石粮食,那结算价就是三百万两银子,只付一半就是一百五十万两。
这一百五十万两粮款,粮商们又不是全堵在藩司大库「挤兑」,肯定是一个个的来,今天他明天你的,这就能让财政喘一口气。
「大人的想法是好的,只是,」
刘小楼担心即便如此做,到最后积欠的粮款也是天文数字,因为安徽的实情摆在那。
「眼下是关键时期,灾民等着粮食救命,缓过这阵,各地灾情总要减缓,到时对粮食的急迫性就要少许多,粮食没那麽重要了,这粮价自然就会下降,本官是对他们说以六两一石结算,但没说结算到什麽时候.」
赵安不是耍赖皮,而是粮商们可以供需紧张为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