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已经停下来的手又开始翻动企划书。
技术上的事情,他不专业,他也不感兴趣因为无论说的有多麽花里胡哨,电动技术的能量密度暂时无法解决。
可陈晨确实在市场方面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
在老爷子看企划书的同事,陈晨努力画饼。
「船越小,越统一,造船成本和运营陈本越低,满载率越高。」
「进而能开出更多的班次,,以更高的灵活性覆盖更广阔的市场。」
「这些优点,恰恰巨头们主动回避了。」
陈晨在企划书里罗列了详细的数据。
海运行业不是只有大船这一条赚钱的路线。
要是单拼利润率的话,小船快跑谁也不虚。
尤其是当下。
跨境电商取代传统贸易,小单快返的模式崛起,让小船快送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除此之外。
陈晨还罗列顺风与生俱来的优势一一陆空运力网。
有顺风航空和顺风速递作为保证,小船快送根本不缺客户,而且顺风的业务也更适合用小船的模式。
双方正好互补,形成了良性循环,能更好的对抗周期。
看到这里。
老爷子逐渐能够理解陈晨的出发点了。
「你的意思是,用电动船跑固定的短航线,挣巨头看不上的钱?」
陈晨点头:「钱嘛,」一毛钱一百块都一样,都是纸币,没有贵贱,利润率上去了,毛票也很香。」
「电动船恰好能搞出利润率。」
「油价和电价,这个成本就不用说了。」
「除此之外,清洁能源的碳税也省了。」
「而且电船是模块化的,生产和制造的难度比传统海运低一些。」
「凭藉晨盾的技术积累,还可以在无人化航线方面走出不一样的路子。」
与此同时,一旁的卫鸯已经有点出神了。
有点.
有点东西!
大家都说陈晨的才能被他的技术掩盖了,旁人只看到他是技术型商人,却忽略了他在市场和管理上的才华。
确实是这样的。
海运这麽一个入场券高昂,而且内卷严峻的市场,都能被他找到切入点。
就凭这一点,他的企划书就已经很优秀了。
关键是他不仅仅是提出一个点子而已,而且还配套了技术方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