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门口又回头,"娘子可要同去?"
"不必。"苏婉儿望着窗外渐起的暮色,"我去渭水营。"
渭水义勇军的营地飘着干草和马粪的味道。
苏婉儿踩着结霜的泥地进了帐,系统的地理沙盘在眼前展开——蜀地的山峦化作青灰色纹路,其中一条细若游丝的红线正往吐蕃边境延伸。
"天命推演。"她在心底默念,沙盘突然泛起金光。
检测到隐藏命运线:剑南杨氏旧部联合吐蕃赞普,欲于松州制造边乱
冷汗顺着脊背滑进衣领。
她抓过案头的狼毫,在羊皮纸上疾书:"松州守将贪墨,吐蕃或借冬雪封山前袭扰。"写完吹干墨迹,折成细条塞进竹筒,"速送朔方军李光弼将军,走飞骑传。"
亲兵领命而去时,营外的号角正吹响晚操。
苏婉儿望着沙盘里逐渐扩散的红雾,攥紧了袖口——原史线里,松州之乱是在安史后才爆发的,如今提前了整整三年。
傍晚时分,王敬之带着寒气冲进书房。
他官服前襟沾着星点酒渍,显然是从太子府直接过来的:"太子看完信拍了案,说要彻查蜀中官员与吐蕃往来的记录。"
"好。"苏婉儿拨亮烛芯,火光照得她眉眼分明,"你去告诉杜鸿渐,让他整理一份《西南防务备忘录》,要夹上苏氏对川地商道的新规划。"
王敬之挑眉:"商道?"
"太子要查边患,总要有粮草支撑。"苏婉儿指尖敲了敲案上的《河陇粮道图》,"苏氏的商队能打通松茂古道,这是投名状,也是筹码。"
夜更深了。
苏婉儿坐在案前,面前摊开三本账册:一本记着郭子仪的粮草需求,一本是东宫最近的人事变动,第三本夹着王敬之的交往记录。
"一线稳住郭子仪。"她提笔在第一本上画了个圈,"河阳转运站是他的命脉,苏氏管账,他便不得不倚重。"
"二线牵制杜鸿渐。"第二本被推到左手边,"西南防务备忘录里的商道规划,能让他看到苏氏对太子的价值,他越重视,太子便越不会动我们。"
"三线"她盯着第三本里王敬之与某位中书舍人的往来记录,笔尖悬在半空,"监视王御史是否被东宫收买。"
烛火突然摇晃起来,有冷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账页哗哗作响。
苏婉儿合上账册,指节抵着发疼的太阳穴——这一局牵连着太子、边将、旧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