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妄想淡薄了,妄想虽然有,他心中的法宝一现前妄想就消失了。我这样子的修行,请老人家帮我指证、指证。
\n
法眼禅师说:“犹是阶下汉!”,你还没有完全相应。这个时候当然真正修行人他很谦卑,马上跪下去顶礼说:“请师接上阶!”请师长再引导我一把,把我推一把。法眼文益禅师说:“月落后再来相见!”就是说万里晴空一轮明月,这个表示你还是在对治。当然对治很重要,但是这个还是过程。你要能够“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任运的;就是那个月亮消失了以后,月落后再来相见。当然相见不是跟法眼文益禅师相见,是跟真理相见。
\n
我们刚开始在了解真理是带相观空,但是真实的契入真理是离言说相。就是说你从这个地方到达彼岸要坐船,这个船不是彼岸,但是船可以引导你到彼岸,到彼岸的时候,你的船要舍掉。当然刚开始没有船你也不可能到彼岸,这个船本身也不是彼岸,它是一个过渡时期,大家体会体会。
\n
然“真见道”,是根本智,亲证真如,不变相故,名为“挟带”。若“相见道”,是后得智,变相观空,仍名“变带”。
\n
说是见道位,见到什么道?见到两个道,第一个叫真见道,第二个叫相见道。真见道是根本智,亲证二空真如理,不变相故,名为挟带。我们刚开始所见的道见到是圆成实性、见到二空真如,这个时候是不变相,我们解释一下。
\n
我们一般凡夫的心跟境界接触是有能所,有见分,有所谓的相分。但是在圣人的无分别智契入二空真如的时候,他没有相分,只有见分,只有见分没有相分,他没有能所。为什么这样讲?佛法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就是说你修唯识观他修天台观,在资粮位、加行位的时候,天台跟唯识安立的名言不同,所以他契入真理的方便会有差异。但是当唯识观跟天台宗一刹那跟真理相应的时候,你心中的真理跟他的真理是完全一样,因为都不带相。如果带相那就有差别了。要是讲相分:你心中的相分跟他心的相分不同。
\n
你看这个佛像,你心中有相分,你心中的影相跟他心中的影相不同;但是你跟真理相应的时候没有相。所以为什么十方的圣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