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修集福智资粮”——资粮力:有事没事的时候,他要修习布施、持戒、忍辱,修习福德的资粮;偶尔听闻佛法闻思,积集智慧的资粮——资粮力。
\n
依止誓愿力、善友力、作意力跟资粮力的支持,就一步一步的迈向到圆成实性。但他的内心当中烦恼粗重,跟环境接触的时候,烦恼障、所知障的种子跟现行不能够调伏;因为止观力薄弱,都不能够调伏,当然也不可能消灭,这个叫资粮位。
\n
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天台宗智者大师给他一个名称叫外凡——外凡位。当然他是个凡夫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烦恼没有断。为什么叫外凡?因为他心游理外,内心当中跟真理相应的时间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心随妄转,不过这个地方我们看注解
\n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
\n
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n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求住的这个“求”字,我不知道诸位是不是有人受过菩萨戒?菩萨戒它戒体的安立就在“求”字——就是你要发愿。就是说虽然我们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没有断除,有无量无边的善法我们都没有成就。但我们对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希望从来没有放弃,这个时候你的菩萨戒体还是在的。
\n
所以菩萨戒有它的戒体,这个戒体在《瑜伽师地论》上叫种性,戒体生起戒行,就是说你的戒行:三聚净戒——断恶、修善、度众生,你都还没有做好。断恶我什么都没有断;修善我什么善也没有修,度众生我一个众生也没度,但是你的戒体,你安住菩萨种性,你没有放弃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你从来没有放弃要对众生的度化,你那个意乐还在,你的戒体就还在。
\n
有一天你放弃对无上菩提的追求,你不在追求无上菩提,你自甘堕落,你想来生做人也不错,不一定要成佛;看众生那么可恶,众生我不度了,你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你的菩萨戒体就消失掉了。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看论文你要知道,“求住唯识性”,你要对无上菩提跟度众生的追求放弃了,那么你所修的断恶、修善、度众生的资粮力,就不是成佛的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